- 资金热捧的新宠:指数增强基金“增强”了什么?
-
近日,一只指数基金产品跨进百亿俱乐部,在业界引起不小轰动,该只指数增强基金规模截止三季度达到115.64亿元,基金份额从二季度的51.24亿份增长到72.44亿份,显示指数增强基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不少基民可能会疑惑,都说相信基金经理就选主动投资基金,相信自己判断就选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又是什么?如何增强?投资者如何利用指数增强进行资产配置?
01 何为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是“被动投资为主,主动投资为辅”的基金。与主动型基金相比,指数增强基金具有明确的基准,对投资人而言,其策略相对更透明、投资风格更平稳、风险把控性更强;而与被动型指数基金相比,指数增强基金存在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数据来源:iFinD,钜派研究院
指数增强基金,因其可获取超额收益的特性,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指数增强基金的投资目标是要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持续超越标的指数。优秀指数增强基金的回撤与波动率普遍会低于所追踪指数的回撤与波动率,这意味着相比一般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具备更低的投资风险。
02 指数增强基金如何操作? 指数增强思路主要有仓位控制、行业轮动、选股三个方面。
仓位控制,本质上是中长线择时,其目的是预判大盘走势,在上涨时调高仓位,在下跌时降低仓位;
行业轮动是利用行业间相对变化趋势而获利的策略,把握经济周期中的行业轮动顺序,在轮动开始前进行配置,在轮动结束后进行调整,获取超额收益,实现指数增强目标;
选股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多因子选股、Smart Beta、基本面量化选股、事件驱动选股等。
这三种增强思路在实践方式上可以统一区分成主动和量化两种。
主动指数增强,指约90%仓位完全复制指数,其余部分主动投资。主动指数增强的总体方法是“核心-卫星”资产配置策略。具体而言,“核心组合”在整个投资组合占有较大权重,采用被动复制指数的方法,对投资组合的安全和收益起到“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卫星组合”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权重略小,以核心组合为基本依托,采用积极、主动、灵活的投资方法,为投资组合“锦上添花”,创造超额收益。
量化指数增强,主要以多因子模型为主。多因子模型是由套利定价模型(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发展而来的,是对于风险—收益关系的定量表达,不同因子代表不同风险类型的解释变量。多因子模型定量刻画了股票预期收益率与股票在每个因子上的因子载荷(风险敞口),以及每个因子每单位因子载荷(风险敞口)的因子收益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多因子策略的构建大致分为“因子筛选——收益预测——风险预测——组合优化”四步。
不论采用以上哪种操作思路,投资管理人都可以通过打新或借助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期权、可转债等工具进行增强。
03 指数增强基金在中国 华安基金作为国内老牌基金公司之一,于2002年最先推出国内首只A股指数增强基金——华安中国A股增强指数(040002),如今该基金规模近29亿,也是国内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规模最大的基金。该基金在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操作,获得超越MSCI中国A股指数的稳定收益,自2002年11月8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84.13%。
而目前,国内指数增强基金正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基金数量由2002年一枝独秀逐渐增长到当前156只,基金规模由30亿增长到现阶段的近千亿级别,未来前景可观。
数据来源:iFinD,钜派研究院
从基金数量上看,尚未有基金公司在基金数量上形成绝对优势,除成本因素外,主要还是证券投资工具或缺造成的投资策略相对单一。
从基金规模来看,国内呈现明显的“二八分化”,发行该类基金较早的两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和融通基金的总计规模接近总规模的50%。指数增强基金,作为新兴的投资品种之一,其先发优势充分体现在市场份额方面。
中国指数增强基金与美国相比,晚了半个世纪才诞生,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释放。中国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亟待更丰富的指数增强基金产品种类、扩展投资策略。
04 如何投资指数增强基金? 利用指数增强配置资产实现增值的投资者通常需要承担高风险、愿意选择中长期投资,作为采取股票多头策略的基金类型之一,指数增强基金仍然不适合风险厌恶的投资者。
关于如何在市场中挑选指数增强基金进行投资,可以利用阳光私募的6P法则对基金做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挑选合适的投资标的,主要参考的因素包括投资经验和背景、阿尔法能力、稳定性、最大回撤、因子数量和因子相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