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与投资|看了世界杯,投资也不慌了

2018年07月11日   来源:钜派研究院

四年一度的狂欢,足球盛宴火热进行中。世界杯的魅力无法抵挡,新老球迷,四年一次的球迷,都沉醉其中。作为从事投资研究的我,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不经意地发现足球场上发生的那些事和投资有着诸多的相似。


1
科学还是艺术?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让人如痴如醉。特点各异的球星有的气质优雅,球风如画;有的轻盈灵巧,速度似箭;有的风格硬朗,勇猛铁血。C罗、梅西、内马尔这些足球巨星在球场上的表演如同艺术一样,带给人美的享受。


不过,足球场上球星的灵光一现,离不开球队整体的战略战术。球队在教练的带领下,在常年文化的熏陶下,也体现出各种风格:比如恨不得把球传到门里的西班牙和如混凝土般防守坚固的意大利。顶级球队的攻防体系就像精密的仪器一样,带给人科学的严谨。


足球似乎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集体精神相映生辉。投资也一样,投资需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投资体系,并严格按照投资策略执行。这体现出投资科学性的一面。同时,投资也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些反常规人性的思维会在特定时刻大放异彩。

 

正如桥水创始人瑞·达里欧所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艺术天赋,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学性,或者每个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大局或者小局,但是你如果能够通过其他人的眼睛,看到其他人眼中的世界,这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力量。”


2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犯规”

这届世界杯点球很多,小组赛首轮过后,33个进球中就有9个点球,点球多当然和VAR技术和视频裁判的启用有关。不过有些禁区内犯规真的是匪夷所思,让观众瞠目结舌。比如法国后卫乌姆蒂蒂这个禁区内手球,在网上一直被恶搞:有人调侃他走错球场了;还有人直接给他一个“灌篮高手”的称号。


禁区内犯规有的是迫不得已,但很多是失去冷静的结果。估计随着世界杯的进行,还会出现因为一时上头而发生的愚蠢犯规,甚至可能导致红牌被罚出场。投资也是一样,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既要避免头脑发热,也要避免过分恐慌。


据美国基金数据研究公司Dalbar的统计显示情绪影响是导致美国投资者跑输标普500指数的最主要原因。这两天有朋友问我,说最近行情太差啊,股票会不会跌到2400点啊?我说,能不能跌到2400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不会在2400点买,只会在4400点买。。。


当然有的犯规是必须的,壮士断腕的目的是赢得最后的机会。还记得苏亚雷斯2010年世界杯的“最有价值”红牌吧,门前故意手球被罚下的他目睹了队友神勇地扑出点球,帮助乌拉圭队晋级四强。



 

3
知道什么时候要“换人”

个人投资者经常面临的问题是,这个股票我要拿多久?赚了的还好说,当然也不清楚要拿多久,不过好歹是赚了,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套了的可怎么办?天天跌,到底要不要割掉,要是割掉了立刻涨了呢?


足球场上也有同样的问题。一场比赛有三个换人名额,比赛除了中场休息外,教练通常只能通过换人来调整比赛策略和战术。大家一定记得上届世界杯决赛,零比零的比分保持了88分钟,这时格策上场替下克洛泽,克洛泽在下场时告诉格策:“向世人展示,你,而不是梅西,才是改变这个世界杯归属的人”。七分钟后,格策在加时赛中打入制胜球,帮助德国队捧杯。



换人是门艺术:当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换上不同风格队员独辟蹊径;当对方做出调整后,换上队员做出针对性反击;当稳操胜券时,换上防守型队员巩固胜果;当临近终场对方最后疯狂时,换上队员拖延时间。教练要根据场上的变化审时度势,适当时候做出调整。


投资也一样,市场瞬息万变,当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时,必须做出调整,让自己居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不能犹豫不决,和股票“谈恋爱”,因为持有某个标的,就抱着侥幸心理,放大相关利好消息,刻意忽视利空消息。这样通常短时间内就使自己进退两难。


当然,换人只有三个名额,比赛走向主要还是决定于赛前的准备和战略战术制定。同样,既定的投资策略通常情况下是要坚定执行的,除非市场出现明确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是否“明确”,在事发当时是很难做出确定性判断的,所以说知道什么时候“换人”,并迅速付诸实行,是投资者优良素质的一种表现。


4
不要慌!

世界杯在进行中,投资也在继续。投资者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面对市场利好利空交织的各种信息,首先要保持冷静,在既定投资策略下,适时作出调整。


看了世界杯,作为投资者,好像没那么慌了,是吧。


对不起,我是中国彩民,我还是很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