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趋严,房抵贷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
炎炎夏日,约上三五好友,吃着小龙虾,撸着串,喝着冰啤,看着足球,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善于观察的你虽然发现了这个商机,想扩大自己的店面,升级装修,好好赚上一笔,但是无奈自己手头资金紧张,陷入困境。房抵贷,借钱给你做生意,让你心动,不如让你行动。
1 房抵贷概述 1 房抵贷与房贷 一提到房抵贷,许多人立马想到了房贷。虽然两者之间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先贤们早就告诉过我们这么一个道理:差之毫厘,差之千里。所谓的房抵贷,就是用房子做抵押,向银行或其他机构申请用于消费或经营用途的贷款。当然如果你不能够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提供贷款的机构将有权对你房屋进行处置,以保证自己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房贷大家伙都知道,就是你向银行借钱买房,然后根据自己和银行的约定分期向银行偿还贷款。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钜派研究院
2 房抵贷客户特征 根据针对房抵贷客户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客户性别方面,男性客户大约占总客户75%,女性客户大约占25%,房抵贷客户主要以男性为主。
在年龄分布方面,受消费观的影响,房抵贷客户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37岁的客户大约占70%,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85后居多,年龄段比较集中。
资料来源:钜派研究院
在房抵贷客户学历方面,主要以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为主,专科及以上学历占75%,其中大学专科学历占比为39.33%,大学本科学历占比为32.58%,研究生学历占比为2.81%,客户呈现高知特征。
资料来源:钜派研究院
在客户月收入方面,扣除个人隐私因素,大部分客户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20000元及以上客户占总客户比率最高,为25.28%,其次为月收入10001-19999元和8001-10000元客户,占比分别为16.85%和11.24%,客户主要为中低收入群体。
资料来源:钜派研究院
3 房抵贷的基本操作流程 房抵贷操作流程简单,一般公司操作流程如下:
4 房抵贷风控措施 多角度、全方位采取严格的风控措施,是保证公司自身和投资者经济利益的根本。目前,市场上比较典型的风控措施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借贷人本身信用、抵押物价值、催收流程。而且,针对借贷人拖欠还款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以保证资金安全。
资料来源:钜派研究院
房抵贷催收流程图:
资料来源:钜派研究院
2 房抵贷现状:发展受限,逐渐合规 2018年3月初一则中信银行暂停房抵贷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引发市场各种猜想,投资者普遍认为房抵贷市场进入寒冬期。其实,不然,后经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证实:中信银行没有暂停房抵贷业务,只是限制和明确了额度。虽然,国家政策明文规定,房抵贷资金严禁进入股市和房市,但是,对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人来说,总是有办法绕开法律禁区,利用房抵贷借来的资金,投资房产和股市,一方面造成居民消费的非理性繁荣,另一方面加大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背景之下,机智的借款人违背房住不炒的原则,将房抵贷借来的资金绕开监管流入房市,进一步刺激房地产泡沫, 将大幅度提升个人购房杠杆。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交易背景真实性进行更加规范的审核,尤其是对单笔贷款30万元以上的受托支付部分,并对部分存在问题的银行开出了相应罚单。虽然政策的约束造成房抵贷行业增长势头受阻,但是有利于房抵贷行业合规性的提升,合规理性。
3 房抵贷未来:规范发展,市场稳中向好 近期不少银行通过更紧的额度投放、更严格的审批条件卡住房抵贷业务申请,房抵贷业务出现下滑,这主要是受监管约束的影响,并非受需求影响。虽然,以后监管部门对房抵贷行业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但是,这有利于房抵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而且严监管并不等于限制发展,只要是符合条件、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行业,政府都是会大力支持的,未来规范化发展将成为房抵贷行业发展的主流。
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端杠杆利率增长速度偏快,但是与国际总体水平相比,我国居民端杠杆率水平总体健康,而且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国2017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虽然上升到49%,但是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杠杆利率较低,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资料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4 总结 房抵贷由于自身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额度较大、审批通过率高、贷款用途广、还款方式灵活等众多优点,再加上监管趋严,行业趋向规范化,以及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升级,短时间之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难以解决,贷款资金可用于消费和生产经营的房抵贷虽然在整顿期间发展较慢,但是无论是从需求、政策、发展空间来看,房抵贷业务前景将更加广阔。
往期精选: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钜派投资集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