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税起征点将提高,减负还是挖坑?
-
前言 3月5日,李总理报告中提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个人所得税事关个人收入,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意味着中低收入人群税负相对减轻。那么个税起征点提高的现实需求是什么?政府层面是否有障碍?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
1 缘起:政府工作报告定调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部分中提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是降负惠民的重要举措。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意味着所需缴税的基数降低了,起征点之下的收入不用交税了。
2 回顾起征点历年变化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从1980年开始建立,1980年9月10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确定起征点为800元。随后根据收入的变化情况,个税出现一些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2006年个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至3500元。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3 此次调整的背景 从2011年个税调整至今已有7年,7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8万元上涨至3.64万元,涨幅达到66.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7年达到2.44万元,按照居民净收入变化推算,预计2011年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42万元,相应的涨幅为72%。
居民收入大幅上涨,意味着符合缴税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支出迅速上涨,涨幅甚至高于收入,叠加通货膨胀和纸币贬值,居民实际承担的生活成本在增加,个税起征点提高是有实际需求支撑的。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4 个税减负将得到政府支持 中央政府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依赖程度,意味着其对个人所得税减税的意愿和支持力度。从个人所得税在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中的来看,个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较低,而在中央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较大且有上升趋势。
因此中央对于个人所得税减税的态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的抵触情绪相对较低。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分布来看,2016年个人所得税占比为9%,是中央财政收入的第四大来源。相对较低的收入占比将使中央政府有意愿支持减税。
来源:Wind,钜派研究院
5 个税减负的影响 1 居民收入增加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最直观的影响是居民的收入增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收入略有增加一方面将稍微改善个人的收支状况,增加的收入将更多的用于消费。虽然减税带来的收入增加有限,但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居民幸福感将有所提升。
2 带动其他税种增加 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将增加居民收入,收入增加将转化为消费需求,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政府税收主要来源,减税带动消费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最终将转为其他税种收入的上升。
6 总结 目前个税改革仍在有序推进,结构性减税和结构性增税成为改革的重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是结构性减税的有力举措,由于个人信息涉及隐私获取难度很大,个税增收也有成本高的问题;个税减负对于其他税种收入增加有积极意义,既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也能提高居民购买力和幸福感。
本文主要分析了个税减负的现实因素和政府层面态度,对于个税起征点是会提高到6000元或是7000元,不做过多猜测。个税减负无疑将增加居民收入,有益于提振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等。
研究院前日刚刚发布了最新的房地产税专题研究,未来可能会就投资者最关心的一系列税收问题进一步分析,敬请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