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严资管新规或有变卦!过渡期或将延至2020年
-
钜派小编按:12月11日,外媒报道11月17日由央行联合三会一局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史上最严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将延长一年半,由原定的2019年6月30日延至2020年12月31日。
最严资管新规重点回顾
1 规范资金池 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管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产品期限越长,年华管理费率越低。
《意见稿》对于资管产品资金池的强化管理,意味着以往那些资金周转率高、收益率高的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或将从此消失。短周期理财产品的消失,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投机性产品和避免刚性兑付的产生。
2 打破刚性兑付 对于金融领域探讨已久的“刚性兑付”,《意见稿》给出明确定义: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管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尤其对于吸收存款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在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影响下,前期发行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都将被迫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此后非保本浮动收益率的产品将成为主流。而伴随着理财业务转向资管业务,银行理财规模将进一步收缩,这对有牌照的优质非银金融机构而言或许构成一个利好因素。
对投资者而言,“打破刚性兑付”也意味着承担更多投资风险,尽管目前市场上近70%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但实际超过99%的投资者都会收到银行兑付的本金和收益,即刚性兑付。
最严资管新规过渡期或延期
上周有境外媒体报道称,10家股份行近期就《意见稿》研讨后达成一致意见,表示资管业务指导意见有利于统一各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防范业务风险。但部分条款实施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较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建议适当延长过渡期,并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本周又有媒体指出,根据股份行的反馈意见,监管部门正在考虑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而在此之后允许过渡期开始时已经存在的非标资产续发产品承接。
根据此前《意见稿》中的过渡期截止至2019年6月30日、在此之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规定的产品的条例规定,过渡期结束后,银行需要发行或续期完全符合《意见稿》的产品,而产品期限长、净值波动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银行发行难度加大和客户购买意愿降低,资金赎回和客户流失风险随之扩大。
相比较而言,过渡期的延长、允许已存在的非标产品续发将给予银行理财市场更多的反映时间,在有效减少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促进资管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管过渡期是否会像报道里所说的,由原来的2019年6月30日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金融监管不会有所放松,只会愈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