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长衫,杜月笙

2016年10月02日   来源:钜派研究院

blob.png


民国那个混乱的年代,三个非常有名的黑帮头子。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而说到做生意,最后的结果,还是杜月笙最好。

 

他的体面

杜月笙最注重体面,他有钱之后,一生穿长袍。他与另外两个黑帮老大不同。黄金荣喜欢别人称他“黄老板”这是希望自己有钱。张啸林喜欢别人称他“张元帅”这是希望自己有权。但杜月笙却喜欢别人称他“杜先生”这是希望自己有尊严有教养又体面。他的府上,一直有一个新闻助理,每天都帮他读书读报,虽然他自己不识字,但却向往着读书人的儒雅。再后来,他稳定地方,参与公益,襄助教育,主持公道。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经过磨练的杜月笙已经是胸怀国家,为民族抗日也尽了很多力。对得起他自己说的体面。

 

据说当时有一年长江发洪水,人们担心政府撑不过,纷纷跑去银行将存款兑换出来。杜月笙坐着轿车出现在银行门口,与其他想取钱的人不同,他把300万拍在柜台上存入银行。人们一看杜月笙来了,不取钱反而存钱,纷纷安心下来打消了取钱的念头,自此,杜月笙在金融界也成为了像定海神针一样的人物。他掌管的三鑫公司,年收入五千万大洋,占当时政府收入的1/4,撑起了民国的半边天。这是他事业上的体面。

 

他的场面

要说场面,每个成功人士都需要自己的场面。就好像现在,富豪嫁女儿或娶媳妇都宴请四方宾客。当年的杜月笙,也是一个十分讲究场面的人。当年杜家祠堂落成时,在上海,可谓是非常轰动的大事一件,但凡有些来头的人,都要去杜家祝贺。即使很远没有车,很多人走着一两天也要去祝贺。传闻当时,几千桌宴席翻三台都不够吃,可想而知是多么宏大的场面。而建成仪式的仪仗队有5000人之多,其中法国、英国领事馆纷纷派出洋人军队,可见杜月笙的面子,谁都要给。他的寿宴,京剧四大名角齐聚,也是历史唯一一次,连慈禧都没有如此的待遇。


blob.png


杜月笙做慈善也与别人不同,黄金荣和张啸林也做慈善,他们做的,无非是给外人看的,支支粥棚就算了。而杜月笙不同,他就像是水浒传里的宋江,在他眼里,并没有阶级之分,只要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他就伸出援手。他家一带的200多户人家,几乎都受过他的帮助,大到老板乡绅,小到乞丐商贩。所以,杜月笙出门几乎是前呼后拥,非常有场面。

 

他的情面

我想,对所有与杜月笙有来往的人,包括蒋介石,包括当年受到救助的周恩来,看中的,都是杜月笙的情面。这是出于内心的独白。我想,这也是他生意做大,做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到黄金荣、张啸林他们做慈善,施舍粥棚,都会找人来监督,领过的人是不能再进去排队领的。而杜月笙施粥的时候是不要人看管的。他说,乞丐也是人,也有自尊,你把他们像犯人一样看管着,他们还能吃着舒心吗?其实看完这一段,我也有点不可思议。踩低看高,嫌贫爱富这是人内心的本性,可能杜月笙生长的环境就是这样,他学会了体恤别人,了解别人的需求,所以各个公司才纷纷找他做董事,不管是商界政界的人才找他来解决问题。

 

那时候,他常常救济一些读书人、文化人。这些人,大家懂的,通常非常的要面子,为了护着他们的面子。杜月笙常常上他们府上聊天,而聊罢,就把银票折成非常小的方块,押在茶碗下面。更别说他对孟小冬的深情等待。

blob.png


人们常说,无商不奸,可是,有良知的商人或许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