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uDiu一下,马上回家

2016年08月04日   来源:钜派研究院

小编非常喜欢程维、柳青发表的员工内部信。“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不忘初心,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每天十亿人次出行用户身上,感受大家的出行困难,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就会发现,智能出行的变革才刚刚起步。从体验到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次滴滴和Uber的合并,引起了民众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就一一来分析。

 

红包还有么?

这也许是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昨日滴滴和Uber的消息一发,小编的朋友圈就被刷屏,大家都认为,以后的交通价格会上涨。但是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来看,滴滴仍然拥有很多竞争对手,易到,神州优车等。面对这么多竞争对手,谁都不敢轻言取消补贴,提高价格。专车共享现在仅仅在一二线普及开来,有更广阔的三四五线城市的客户等待被挖掘。补贴是最好的降低使用门槛、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甚至,失去了价格优势,网络约车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出租车。

 

这么多话,得出的一个结论:红包当然有!

1.jpg



这算不算垄断?

从数据上来看,两家的合并并没有达到垄断申报的标准。2015年,滴滴的净收入为60亿元,超过申报标准20亿元。但uber中国却在2015年亏损,净收入为负,因此明显两家合并并不符合申报标准。

2.png


其实在中国,专车的渗透率还远远不够。柳青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中国专车的渗透率仅为1%,虽然在这1%中,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会占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别的公司没有机会。而网约车仅仅是出行行业的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环节。在出行行业还会有租车、汽车后市场、金融等更多的横向、纵向延伸出的领域。

 

从精神上来说,共享经济的领域,是不存在垄断的。贾跃亭说的一句话,小编很赞同,那就是:一旦让用户失去选择,共享将失去灵魂。

 

那,专车的其他模式呢?

3.png


其实,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网约车的模式,只是非常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C2C的模式的盈利,毕竟微薄。以滴滴为例,每单抽取“份子钱”是一种共识。其实,其他企业也有可能出来时不时搅局,易到,神州优车就都有此意。毕竟这个业务的门槛不高。

 

市场上的另一家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个市场。B2C也可能成为新的模式。“自营车队”作为神州优车开始的主打产品,也渐渐会以不一样的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对客户的需求不同的一个满足。但其实,这两种模式都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C端。

 

最后一类,也是有广阔前景的,就是非面向C端的业务开拓。这部分比如金融类业务,更具想象力。目前主要是账户资金沉淀,搭车人付费后钱立马到公司账户,但司机只能周结,沉淀了数量庞大的资金,如何运用金融工具盘活资金有无限想象。例如马云旗下的支付宝到余额宝的金融道路,就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而城市数据交通数据也是亟待开发的宝藏。这方面似乎神州优车做的更好,除了专车,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租车、二手车、闪贷、神州买卖车等汽车全产业链。已经将汽车的生态圈盘活,下面要做的,就是后续的资金链的盘活。这方面的产业投资,同样也是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