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中美两国真的对峙了?看G20下一步的市场变化
-
为何关注G20?
几个值得看的点:
1. 在这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下,G20 将关注点集中到了“增长率”。
—— Reuters (7/24)
可见,投资情绪将从避险变成了减少风险。
从近期的贵金属(黄金和白银)走势,也可看出避险情绪的减少。
2. IMF建议加大财政支出为了缓冲全球经济减退。并且,作为国家来说,减少风险是更重要的事情。
—— The Business Times(Singapore)(7/23)
IMF提出建议,对于类似于德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将加大在基础建设,在短期内直接刺激需求,并且促进私人部门进行投资。
所以对于美国和德国(欧盟经济的代表)来说,基建和固定资产将会引领投资信心。
3. 金融交易税(托宾税)的失败之后,对于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这个较小的团体正在寻求金融上的更多合作。
——Bloomberg(7/24)
从金融交易税(托宾税)计划失败之后,其目的是减少金融波动性。此路不通,别路通。
由欧盟中经济实力较为强劲的国家联合,将会实施新的计划,该计划将在9月份实施。
对于欧洲地区的经济,退欧会引起短期波动,对于土耳其等事件,土耳其本身也在G20申明,不需要担心风险。
所以,接下来的欧洲经济,可以从看空到观望。然而,对于英国,我们的关注点都在于贸易上,而忽略了伦敦——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将会失去它的绿色通道,这才是对于英国来讲,最大的影响。而在G20上,英国将“open for business”,也将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到了贸易上来。但纸保不住火,无论政府如何谈论,英国或许实体经济影响不大,但是金融市场方面将会引起波动。
4. 除了重申上次上海G20会议上的观点,本次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一个新的国际税收系统”。
—— XinHua( Eng) (7/24)
此外,楼继伟还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用都在降低,全球各国经济体应该深化协作。若此为世界经济体的实施方向,金融市场上的联动性将会加大,这要求中国投资者拥有更为广阔的眼界。然而,对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美国似乎注意力仍停留在宽松的财政政策。
5.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采取措施稳定人民币的贬值。
——Bloomberg(7/24)
这与上半年人民银行的政策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上半年的央行,三驾马车中选了俩,这次是选择了剩下的一个。路透社消息表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有了更多的信心,认为中国的经济将会软着陆。
6. 日本将会首要考虑中国经济的发展。
——Reuters (7/23)
全球央行的举动似乎都在预料之中,唯有美国与日本,前者是引领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后者是经常出其不意。
然而,日本在G20给出了下一步举动的内在逻辑,中国经济将是日本经济方程式的一个巨大的因子。
G20结论:
1.不管从前一段德国提出的托宾税计划,还是下一段欧盟内部计划金融市场的结合,都可以反映挽救风险不确定的金融市场下一步做法是增大联动性;
中国经济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纷纷承认中国的经济是软着陆,对此,在资本流动方面可以关注度减少,央行在G20上提出了三驾马车中的外汇稳定(央行工作重心有所变化),也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会越来越稳定。
但是否迎来处处开花,牛市等现象,需要看中国实体经济。
此外,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革也受到各国认可。
综合以上两点,下一步中国改革是否成功是影响全球金融的风暴点之一。
2. 欧洲经济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于实体经济、贸易方面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在短期的金融市场震荡之后,投资者迅速恢复理性,但不可说为是信心,看空欧洲经济的态度可转为观望(除去英国)。避险情绪将减少,黄金等避险贵金属的价格上升空间减少,甚至下降,建议不再加持或相应减少持有比例
德国和美国等引领各个经济体的国家将会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尤其强调了基础建设和私人部门的资本作用,这两方面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例如,美国,欧洲引领经济国家房地产投资;私募基金等。
由于英国新首相的政策方针并非如此,且英国房价存在问题,因此,英国财政政策将很难实施同等的宽松程度,更多的注意力将会在英国的商业和贸易,为此,并不看涨英镑,毕竟低廉的英镑将会给贸易和商业带来机会,而下一届新政府也将把关注度集中到帮助建立更好的英国公司,而非金融市场的稳定上。
3. 综合美国在G20上的言论以及市场表现,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货币“战争”的失败,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将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且美国本土经济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在11月8日的大选之前,升息概率减小,利好美股以及美国的金融资产。美股以及美国本土的资产将会吸引比以往更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