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主义与地缘经济、世界经济正在悄悄转“行”
-
一、“分裂”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原本不是分裂而是一种增进自我民族的任何形式的”利益“的意识。并不是恐怖主义。
也正因为这个世界的经济“病“了,所以才会有这些政治上的“不确定”因素存在。当然也不忽略一些政治巨头背后的真正目的——趁着战乱,狠捞一把。
二、地缘经济与那些反对经济全球化的人们!
1. 只谈中国:
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也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依赖对象。
在金融方面,我国对国际上的金融依赖程度大,但我国的金融成熟度不够——人民币国际化等都还在进程中,要让人民币成为一种真正的强势货币,中国的发展空间可能还是在于中国可以有效发挥金融影响力的那些地区,即欧洲、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以及中国的周边地区。
反全球化经济的发达国家,前几年在迅速扩张,但全球化自由化的市场必然让跟得上的节奏的国家越来越强,这其中就有中国。眼红的“资本家们“看不惯,变又开始怀念垄断的日子了。
结合上述,中国从贸易方面来看,大部分的贸易伙伴并不是反全球化的,因此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反而,在地缘经济中,跨国公司是最重要的拼图板块。而中国的公司海外合作势头又比较猛。所以,这块大肥肉,试问其他国家岂能不盯着?
但从金融方面,中国与其他大国相比,则是弱点暴露的地方。
2. 于是,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需要关注的是:
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由于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利率,而利率的高低可以决定全球资本市场资金的走向。
由于所有的可交易的都有价格,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因此,资金的走向则是各种金融现象的根本。
在这里,细节并不能完胜。对于全球的动荡,我们要看得更广阔,想得更深远。
3. 为何土耳其政变让美国害怕?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拿南海开刀?
实现崛起的国家一般都位于边缘地带,在其发展壮大后再向中心区域突破。这种地缘位置使其崛起阻力最小,类似围棋中的“金角银边草肚皮”。但土耳其情况恰好相反,它地跨欧亚两大陆,土耳其海峡扼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是“名副其实的十字路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不可能允许土耳其擅自脱离西方轨道,完全自行其是。
三、世界经济正在换了装
7月18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将任命保罗•罗默(Paul Romer)为新任首席经济学家。罗默长期倡导人力资本的经济力量,并长期研究城市化。他在1990年发表主张“内生增长”——知识和创新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理论——的论文,被认为是过去30年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论文之一。
我们的世界经济有以下几个苗头:
1. 从民族主义的势头来看(各自发展),我们将比之前更加重视发展,而非是平衡。因为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下滑。平衡来平衡去,治标不治本。 对于发达国家,要寻求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的力量。这里知识的力量并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新型科技技术——生产力,而是直接而又纯粹的单纯的知识——单纯的生产力,产权也好,知识财富也罢(数字货币角度)都将是新的推动经济的新起点。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世界的权威机构已为其换了名字:新兴经济体,且肯定了其作用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
所以,对于我国,除了科技方面的,我们也不容忽视城市化中暗藏的生机。
2. 从地缘经济来看(跨国间交流),我们与之前相比,单纯的贸易扩张与合作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实世界中已经升级的要求。接下来,可以一起期待资本层的合作,这意味着金融业,海外并购仍然是大热点。甚至是海外资金进入投资也将会是一个看点。
而对于我国,若从项目上来看,可以专注于一带一路,能源与交通等都将会是原动力。期待”大唐“盛世再次到来。
此外,地缘经济之前的“划片”可能在今时今日也不太使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在之前后悔苏联解体,随着其国力强大,也不再提这一茬。这可能会影响贸易之间的交流。
3. 从避险情绪(市场)来看,接下来的避险情绪还会像之前一样那么严重么?个人认为并不见得。从现在英国新政府,已经开始收紧财政政策,尽管它承认了上届卡梅隆带来的降低巨额政府赤字的功劳;似乎各国已经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可谓是,闭门休养生息的过程。中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越走越远,例如从年初一直在说的“供给侧改革”。
当然,修养生息不是闭门造车。
你担心的民族主义?地缘经济?其实都不是事儿,有病吃药,没病预防,一切其实本来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