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or不降,这是个问题
-
小打小闹与大招
在基础货币投放量的调节上,央行会考虑的两种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MLF/SLF/逆回购),还有就是央妈的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就像游戏中的小打小闹,花费很少的体力和魔法直接砍,简单粗暴,其影响也较为单纯。而大招的话其影响就较为深远,各个方面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对于央行来说,这可能是需要蓄力的一招。
而具体来说,公开市场操作与降准有以下三点区别:第一,降准一次性释放的体量比较大,伤害值比较高,欧美国家启示是较为少用的。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这样,以便于央行来引导价格。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降准可以用来对冲一部分外汇占比的降低。但其实,在央行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不愿意用降准的,毕竟,伤筋动骨100天呐。
为什么要蓄力放大招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持续降低。我们可以看到,从14年的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持续下滑,且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加上15年的811汇改增加了市场的恐慌,进一步扩大了外汇储备的流失。人民币也面临着持续贬值的压力。前文提到过,降准是对冲这一变化风险的重要工具。这是降准呼声的第一个支持者。
另外,也是另许多学者担忧的一点,信贷增长疲软。信贷可分为居民部分和企业部分。居民部分主要是房地产信贷,这种信贷的持续性是有限的。而更大一部分是企业部分,在现在情况来看,信贷增幅主要是政府在主导的项目,而其他企业内生性增长需求很弱。实体经济低迷。降准等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市场刺激。
啥时候放大招?
就像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对央行来说,降准应该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说过一个说法“池子关热钱”。“短期投机资金进来了,希望它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是放在中国的经济中去。等它需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走,让它走。这样能在宏观上减少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这个池子,就是准备金率和央票。这样的比喻,也让我们大致了解了准备金率的作用。那么历史上的降准,都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
第一,经济增长变差。Get √
现在,中国下半年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
第二,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
现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平衡。
第三,金融风险事件发生。Get √
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国内产能过剩,去杠杆等风险仍然处于消化阶段,金融市场比较脆弱。
第四,国际因素的负面冲击。Get √
美联储是否加息还悬而未决,英国推殴事件的影响还仍旧深远,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有待观察,欧洲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在酿造巨型泡沫。
似乎四个条件中,满足降息的条件已经有三个。但,降息毕竟不是数学考试,考够60分就通过执行。就在小编编辑文章的同时,央行又放出一波MLF,这说明也许在短期之内,央行并不着急着降准,他们还在静待经济下一步走势来抉择,这也是一直被强调的灵活适度货币政策。
重要的是我们做好准备
央妈放不放大招,其实我们并不想加入争吵或者哪个阵营,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做好放大招的防御准备。
影响一:挑选期限长的,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当央行放水,市场上的钱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下降。所以想买理财产品,优选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较好。
影响二:对股市也许是一个利好的信息,市场上总体资金增加了,会有一笔钱向股市涌来。
影响三:对于居民来说,也许贷款买房更容易了,这也许也是一个刺激房地产行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