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背后的力量:一级市场

2016年05月19日   


很多时候,走了很多路,很容易忘记最开始的初心。

 

l  金融与一级市场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如同商品一样,是从资金过多的一方流到资金需求的一方,从而可以让资金需求的一方达到扩大规模等实业所需。而作为回报,资金多的一方可以获得小部分收益作为提供资金的报酬。这就是最根本的一级市场的逻辑。

                                              blob.png

 

l  私人资金与公开市场

blob.png

从最开始的发展,由于提供资金的都是私人(可以理解成私募的前身),公众也想加入这个投资,于是有了公开市场。大家有了更低的门槛,可以直接加入进来。但由于这部分人可能缺乏像私人(拥有较多资金且有投资经验)那样子的理性,所以就产生了市场的波动,可以说是泡沫。于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几个市场。

 

那么在二级市场中,我们如何去进行投资呢?理论上,大家都会找估值过低的。因为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投资估值低的公司最终会回到他真实的价格。这样就有一个看似“绝对”的盈利空间。这就是二级市场的逻辑,除非超短线,但超短线的投资都是赚泡沫波动的钱。

 

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公司募集到资金,便可以有自己进一步的发展,与各大股东一起收利。

 

l  何来退出?

在二级市场中,我们可以通过卖股票来拿回自己的钱,而对于股权投资来说,已经成为股东的投资者如何退出?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二级市场并不能灵活快速地拿到钱,在一级市场做一个私募股权基金,但有一些人仅作为投资人并不作为股东的,则出现了此种基金的退出方式。 其中就包括进入二级市场(IPO 上市),这样不想做股东的股东们就可以卖出自己的股票获得收益了。

 

l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评论?

私募股权基金的优缺点已经被各大机构讲得非常清楚。结合现在的各种政策,来看一下这种工具:

现在由于实体经济的关系,政府管了房地产,管了银行,管了不良资产,管了债,接下来就开始管二级市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体经济更好更规范为人民服务。

 

由于二级市场是一种公开的市场化的行为,那么政府如何去引导呢?

只能引导行业龙头,并且此时,由于全球市场的影响,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公司估值都被低估(此时将企业看做一个投资人的话,当然希望自己的估值被正常估计,这样低估公司手里所持的股票价值就会提高),因此就会想回归大陆。

 

政府正是动起了这个通道的主意。由于IPO在中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唯一可以再管一管的就是壳资源,但此处政策只是有收紧的趋势,但并没有出台。因为政府知道,要想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更好的融合发展,要加大资本市场融资的力度,大力发展一级市场,扩容二级市场,这是政府最终想看到的。

 

而这样的企业并不是小的企业说回来就想回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中资股(针对于H股)或中概股(针对于美股)回归并上市成功的公司都是实力雄厚的公司,这是因为私募股权资金面临两大风险和一大成本: 私有化协议会不会谈垮的风险和 IPO上市会不会等很久的时间上的风险, 成本为这个流程中大额的成本。这并不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到的。

 

前者谈不谈垮,我们看企业的诚意。后者等不等很久,我们看国家政策(当然这里忽略并购模式的伪“IPO”)。史上IPO暂停重启8次,其中有一次时间最长,仅持续了1年时间,其他的时间都非常短暂。

 

而对于成本来说,低估的企业重回正常价值的利益溢价可以使得企业在去除这些成本外,还可以领着股东大赚一笔,也为了自己企业发展再壮大。

 

不管从金融史的发展来看,还是公司的成长来看,一级市场都是实业家们最坚强的后盾,企业不倒,后背力量就会获得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