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成药行业:政策红利推动发展
-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经临床反复使用、安全有效、剂型固定,并采取合理工艺制备成质量稳定、可控,经批准依法生产的成方中药制剂。
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9 年的9,946.00亿元增至2014 年的25,798.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61%。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成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的持续存在,预计中成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据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统计,五年间(2011-2015),我国中成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9%左右,利润年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年,中成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620亿元,利润总额将达到610亿元。
为什么说中医药行业将保持持续的增长?
产业政策法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提升中药产业水平,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中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新版GMP的落实从优化医药行业的角度,有利于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引导中成药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3月17日,两会授权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民间草药7,000余种,约占总数的57%;民族药4,000余种,约占总数的33%;中药材1,200种,占总数的10%。中药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分别占比87%、12%和1%,为中成药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基础。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需求。2008年至2014年,城镇年人均保健支出由786.2元增至1,305.57元,年均增长率为8.82%;农村人均保健支出由246.0元增至753.85元,年均增长率为20.5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费用不断提高,将促进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有利于医药制造发展。
产业外部因素有利于产业规模扩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医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此外,受大气污染因素影响,呼吸道慢性病多发,相应的中成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等。因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医药行业的发展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随着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将被进一步发掘,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中成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