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银报告:中国健康产业: 注重供给侧改革
-
健康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期待2016的大进展
中国对于健康产业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从2009年提出的3年为期的健康改革计划开始。与此同时,因为健康产业下属的医药行业的供给不平衡,在各个层面上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平衡地分配与效用更加强调了中国政府相关组织树立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瑞银表示,这将会让未来在私人资本(民间资本)的进入限制有所放松。
私人资本开始以大规模进入健康产业
中国已经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强调私人资本利益方进入或操作健康产业的限制是主要壁垒和造成不平衡现象的难疾所在。在现有的政策利好形式以及降低行业利润的背景下,私人资本已经注意到进入市场的机会。医药制造行业已经直接促进健康产业。私人医院也因其总额投资巨大表现为床位和医生的数量多而远远领先于公立医院。
专业医院和重组中型公立医院的机会
在健康产业的投资按照分类来讲主要集中在专业的医院和的大众医院。从利润角度来看,整形医院,眼科和牙科对比仅有10%利润率的医药行业,是具有最高净利润,分别为16.7%,14.8%和12.4%。瑞银表示很多潜在的相关于省级二级医院的并购机会会出现,因为公立医院通常情况下会有高资产负债率并且地方政府的财政出现赤字或财务负债较多。我们坚信健康服务公司将会从产品的分配,医院运营等收回利润。
数据解析:
图一 中国私人健康机构,2013 (绿色程度越深,增长越快)
图二 中国健康产业部门花费
从2002年-2014年,健康产业花费逐年增高,增长率一直在10%/年以上,最高点高达25%。
图三 医院床位利用情况(按机构类型分类)
私人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最低,三级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最多。
图四 健康产业供应链分析
健康产业上游是制药行业,其中包括医药,制药原材料,医疗器械,供应渠道。
中游是医院,其中分为四部分:来自医药的收入,来自诊断治疗的收入,来自原材料的收入,来源于检查的收入
下游是支付与医疗保险。
图五 02.22-02.29一周相关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