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戈聊:顾景舟的“壶”和 财神的“陷井”
-
凭什么一壶值千万?
紫砂壶中,现代胜古董的,就只有顾景舟大师的作品。
一把瓜壶,最简单不过,几根线条,少则数十万,多则上千万,拿在手上,柔和纯润,眯眼看一下,紫黑的砂泥,象沾了灵气,一不小心,能从掌心游走。
同样的紫砂泥,不同人手上出来,云泥之判,区别在于制壶的心。
(一)具
顾景舟带过一班徒弟,其它班的学员一上手就制壶,他却要求做工具,几百把工具一一做来,所谓:“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等工具做得顺手了,也理解了制壶的基本原理。
(二)搥
其二“捶泥”,选取生泥后,以木槌之,紫砂泥有“泥门”,捶打前,泥是睡着,需要木槌唤醒,泥门开了,生泥就熟了。捶好的泥,有张力,有呼吸,泥门全开,做出来的壶有生命力。
(三)规
最后,艺术品也有规范,所谓天马行空,只是在苦练以后的娴熟,壶的尺寸,柄把的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好壶各部位必相响应、协调,整体和谐,有一个最合理的“尺寸”构成。
该如何一眼知“陷井”
孙猴子有双火眼睛睛,所以识得白骨精。投资人欲达增值目的,不亚于西天取经,八十一难,处处陷井,但以景舟制壶,可辨妖魔。
(1)投资常识——具
投资者选理财产品,最易直接“造壶”,而不“造具”,缺乏对理财知识,容易仅着眼于“高收益”,贪念背后,必隐妖孽。
某产品回报年20%,那加上人工,融资成本等,要25-30%,再看其宣扬之业务,闪烁其词,或看之不明,那就有白骨精变形之嫌。
花点功夫了解市场,听取专业人士的讲解,权衡风险与收益,如果能认真做到,50%的妖怪,无处循形。
话又讲回来,但凡投资,必有风险,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正规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会有正常的市场风险。刚兑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走下神坛,只是时间问题。
(2)细抠产品——搥
好壶的前世必好泥,实现高回报,对应的是:产品结构、市场节奏、资金投向等,必然经得起推敲。
比如一个私募基金产品,必对应好的行业,TMT、医疗,抑或教育?其次,团队是产品的魂,一家好饭店,必然隐匿着好厨师,或至少是好厨娘。
最后,看资金是不是真实地投进了项目,而不是皮影戏,前头好看,站到后台,就是二码事。
一些伪产品,自融业务,钱拿了,没投到对应标的,而是落进自己口袋。风险就很大了。
多问几句,搥取真相,25%的妖怪也Game Over了。
(3)种种内控——规
世面上理财产品眼花聊乱,国内国外、保本浮动、结构也是鬼斧神工,优劣难辨。
但是,即使是艺术,也必须合乎规范,顾景舟壶的美,不是过于乖张,反倒是处处“切到最合理的尺寸”
好的理财平台,尽管时有创新的产品,但是,合规合法合理,是一个不可逃避的前提,投资者可以先检查:
一、是否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行为受公众监督,所以必先身正。
二、有无相应执照:比如私募产品,必须有私募证照,具备销售资格;
三、有无严格风控:严格风控,对产品筛选是否严格。
做好了最后一步,最后25%的妖怪,也就不见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相通,以景舟之壶,知理财辨伪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