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灾升级3.0版本,你的钱包是否仍旧安全?
-
1月26日,沪指低开低走,再现千股跌停,前期股灾低点被无情击穿,收盘暴跌6.42%,创业板指更是跌幅高到7.63%。而回顾2016年1月,新年伊始,从2015年年底至今的19个交易日内,沪指累计跌幅23%,上证综指跌幅已经逼近去年两次股灾的最大跌幅。众多投资者本想在2016年打个翻身仗,却被无情拍在沙滩上。
股市大跌,更多资产配置转向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
我国金融市场上现有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存款、银行理财、债券、固定收益类基金、信托、资管计划、私募债券基金、债券型券商集合理财、P2P、分级A、其他民间理财等。总结来看,各项固收类金融产品特点如下:
股票市场的大跌,市场中避险情绪浓重,债券市场同样迎来牛市。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例,自从2015年6月股灾上演后,根据Wind统计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则一路下跌,由2015年6月高点的3.7%左右下跌至最低2.7%左右。
股市剧烈波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中长期类固收产品成为投资首选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继续下滑。受多重因素影响,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近两年货币流动性增强,银行接连降息、降准、逆回购等措施向市场释放了巨大资金流动性,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纷纷大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5%的屈指可数。各大银行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4%-5%之间,国有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就更低,目前几乎都在4%左右。与此同时,“宝宝”类产品收益也出现下滑。据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余额宝近一个月平均收益只有2.72%。
预计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继续小幅下行。“在收益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建议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建议,在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好早下单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相对来说,买长期理财产品更加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