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理财师
姓  名:
手机号:
所在城市:  --选择省份--
    --选择城市--
我已阅读并同意    《钜派投资用户服务协议》

客服热线 400-021-2428

x

合格投资者认定

钜派投资谨遵基金业协会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贵机构/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请承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即贵司/阁下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之一:

(一)本机构净资产不低于 1000 万元;

(二)本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不低于 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本人个人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

立即注册 登录
媒体报道

【J+CLUB年会专题系列 大咖说:“营改增”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2017年08月18日  

说到中国的税制改革及税务政策,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应该很有发言权。长期从事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理论及实务研究的刘院长,这次也来到了海南三亚与钜派J+CLUB的会员们面对面,聊的就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税制改革前瞻。


微信图片_20170807184728.jpg


刘院长一针见血的解读和风趣幽默的言谈独具个人风格,现场J+CLUB的会员们都听得聚精会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刘院长的真知灼见。


微信图片_20170818092012.jpg


“营改增”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由于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仅15个月,目前评价其效果为时尚早。不过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先行判断。第一个维度,企业税收负担是否真的减轻了?答案是肯定的。由于抵扣链条加长,多数企业是受益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个维度,营改增的改革方向是否符合经济发展客观需要?是否符合税收制度优化的总体方向?答案也是肯定的。增值税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因为大工业的特点是生产成本当中物化成本比较多,有利于企业增加进项税抵扣。而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占比越来越高,特别是创新企业,基本都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可供抵扣的资本品很少。因而总体税收制度不改的话,对经济的转型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行业的税负是反而增加的,就比如说金融保险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由于抵扣部分不足,过去营业税管理过松,一些应缴未缴项目一旦按照增值税的办法管理,企业就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

 

对此,刘院长也提出了解决办法。首先就是要坚持一条解决原则,那就是不忘初衷,营改增的目标就是给下游行业的企业减负,给他们的减税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其次,去繁就简很重要,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减少税收征管方面不必要的麻烦。

 

房地产税法是争议最大的税种

 

2015年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税收立法项目中,房地产税法无疑是争议最大的税种,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实上,关于房地产税的问题的确比较复杂。不过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根本途径不在税收。

 

在中国,房地产问题本来就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第一, 土地国有化与住房私有化制度之间的矛盾;第二,城市人口增加与土地供应有限性,也是导致房地产价格长期居高的根本原因;第三,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功能定位问题(居住需要还是投资工具);第四,历史传承与文化基因。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历史传承和文化基因。中国人历来喜欢房子,中国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农耕,农耕的核心就是土地,所以土地文化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你会发现,奉行儒家文化的国家房地产价格就高。

 

目前中国全部税种是18种,房地产占了60%,但是税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了很多次的房地产税制改革,但似乎越改房价越高。而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计算过于复杂;第二,税收负担过重——税费合计占房价的比重,始终是社会上争论和猜测的问题。第三,税收负担分布不合理。不过基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中国的房地产税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2020年估计是房地产税能落地的最早时间。

 

思想对对碰

 

在嘉宾对话环节,人文财经观察家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先生与刘桓院长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秦朔:在现行优惠管制政策之间,投资者想在海外做一些资产配置,但是外汇出不去,您觉得投资者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操作?

 

刘桓:做海外的资产配置,我建议大家还是多考虑国外的情况,从税务角度来看,第一就是要关注在海外配置资产的方式。我们国家是鼓励投资者出去的,但不是鼓励去置业投资,而是鼓励办企业,这可以解决我们的产能过剩问题。我国目前正在推行一带一路政策,我们的资源、技术要引进,我们的劳务要输出,因此在国外建厂是最好的方式。此外,大家在做海外投资时也要特别注意税的问题,看看我们国家和这个国家有没有税务协定,跨境投资涉及到收入的分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秦朔: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看成中国将为全球的秩序提供公共产品,那未来必然要面临一个税收制度全球化的问题,这会对我国的税制起到怎样的推动和改革作用?

 

刘桓:我们在研究全球主流趋势时发现,欧美各国的税制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事实上,英美的税收制度的确是相对比较完善,比如说他们的所得税比较重,但是没有流转税。而当我们走出国门后,也会更多地和先进国家接轨。从长远来看,我们目前走向以所得税为核心税种的方向。我们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税收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要减轻我们国家对流转税的征收, 另一方面是目前的税制本身对我们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去年对于中国的税制改革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随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推开,水资源税试点开征;《环境保护税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811日起施行……

可以说,在去年,中国的税制改革已经上了轨道,同时也跑出了加速度。不过中国税制改革的加速度能坚持多久?能跑多远?这还需要我们一起拭目以待。